棕榈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上金谷文集千棕万桐,子孙勿穷
TUhjnbcbe - 2023/8/12 21:58:00

宁海县北部有一小山叫桐山,山上远远近近满眼都是桐油树,树林深处有一桐山村,村旁有一石桥称桐山桥。传说此处原来建有桐山驿,驿旁有油坊,坊内有油车,源源不断的棕榈油从这里生产出来。

这漫山遍野的棕桐树,是谁所种植的呢?这个故事,还与陶朱公有关。

拜访陶公山老翁

战国时期,桐山村还是个落后的小村庄,因为土壤环境不适合传统农作物,村民们即使辛勤劳作,也常常填不饱肚子。

这天,一个叫石兴发的年轻人,听说句章城的东乡,高高耸立着一座大山,叫作陶公山,山下有大湖,山上住着一位老翁,叫陶朱公。那时候人们都知道有个叫陶朱公的大富豪,精通为商之道,被人们尊称为“财神爷”。

这石兴发虽然身强力壮、勤劳能干,但是土地里的庄稼怎么也长不大,后来竟到了连老母亲都供养不起的地步。于是石兴发就想着去拜访一下这位陶朱公,讨教一下摆脱贫困的方法。

翻山越岭,蹚水过河,石兴发接连走了三天三夜,终于到了陶公山,找到了陶朱公家。

一进门,见到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。只见这老人家没有一点衰老之相,而是颇有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的味道。他的身子骨也十分硬朗,当下正在侍弄院子里的苗圃。石兴发心想,眼前这位老者目光矍铄、精神康健,此等气魄,说不定就是陶朱公了。于是,他就自我介绍说:“我来自句章城南面海边小村,叫石兴发,特来请教陶朱公。”

这位老人家抬起头,看见石兴发敦厚朴实,心里就有几分欢喜,问:“小伙子,你找陶朱公做什么啊?”

石兴发恭恭敬敬地说:“我要找他教我发家致富的方法。”

老人家停下劳作,双手倚靠在锄头上,喃喃道:“发家致富的方法吗?”

石兴发现老人家陷入了深思,不忍心去打扰他。看着这片还没有浇水的苗圃,在家里干惯了农活的他不由蹲下身子拔草,拿起工具浇水。

老人家回过神,看见石兴发的自发行为,便抚掌大笑道:“好!好!好!是个眼里有活儿的年轻人!等陶朱公回来了,他会帮助你的。”

石兴发本来就是田地里的一把好手,听了老人家的夸奖,便更认真浇起水来。老人家边看他干活,便问:“你为什么要发家致富呢?”

“我家里有老娘,现在她都要饿死了。家里要是再穷下去,我也不得不讨饭去了。”

“小伙子不要着急,发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,我有个办法,你可以去试试。”

石兴发赶忙凑上前来,弯着腰低下头,恭敬地向老人请教。

“你们那里有座小山包,但是一直荒废着。你刚刚除草的苗圃里,种着两种树苗,一种是棕榈树苗,一种是桐油树苗。你可在小山包处种上棕榈树与桐油树。这两种树生产的东西不愁没人要,军队中制弓、制甲要用桐油,你家太阳上山那一面应该就是海吧,造船用桐油就不用说了。一颗棕榈树一年可剥十二张棕衣,棕衣可以制作蓑衣,也可以制作绳子,用处可就大了。只是……”

“只是什么?”

“这棕树和桐树种植起来费心费力,生长还十分缓慢,大概要个十年才能有所收获。”

石兴发随即皱起了眉头:“老人家,这种树的法子虽好,但是十年过去,我娘早就饿死了。”

老人听后,沉默了一下,说:“小伙子,如果你愿意花上十年种树,那我会请陶朱公给你一些帮助;当然,如果你不愿意等上十年,过几天再来拜访陶朱公也是可以的。”

石兴发心想,如果继续种田,可能这辈子都要挨饿了,种树虽然要苦等十年,但是十年后能有所收获,也值得尝试!

于是石兴发拜谢了老人,从苗圃里挖了些树苗回去了。

勤恳植树

几天后,有仆人运着几车粮食来到石兴发家里,车上的粮食够石兴发母子省吃俭用好几年了。

村民们见到一车车粮食,口水都要流下来了,说石兴发遇上贵人了。结果却看见石兴发每天往小山上跑,开始种起了树。

“有这些粮食,过几年安逸日子不好吗,这小子怎么会想到去种树?树又不能当饭吃。”

村民议论纷纷,石兴发只当没听到,依然每天费心费力地照顾自己的小树苗。

一株二株三株,石兴发在小山包上种起了棕榈树、桐油树。山脚四周地方土壤肥沃,种上棕树;桐树在贫瘠土地也能生长,于是将桐树种植在山坡上。他还用陶朱公给的粮食换了些本钱,在家门口做起了小买卖,解决了基本的温饱。

时间像白驹过隙,一晃十年,石兴发吃了不少苦,脱了几层皮,但小山包上的棕榈树长势喜人,桐树郁郁葱葱,叶子油光铮亮,美丽极了。

桐山上的棕树与桐树正如陶朱公所说的那样,可以卖钱了。石兴发第一次剥来棕衣,第一次炼出桐油,就拿到街上卖了好价钱,发了一笔不小的财,他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。吃水不忘掘井人,石兴发念念不忘那位指点迷津的老人,于是,他买了许多礼物去拜访那位老人和陶朱公。几天后,他又到了陶公山,可奇怪了,原先的房子居然不见了。

真相大白

石兴发赶忙向路人打听,附近的人说陶朱公已经搬家了。他急着又问那人,那在陶朱公家里修理苗圃的老人去哪里了?那人回答:“老人就是陶朱公,也就是范蠡!他为躲避越王追捕,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。”

石兴发这才恍然大悟,上次见到的老爷爷就是陶朱公,原来当初他是在考验自己啊。于是,他连忙跪下朝范蠡住过的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了几个头。石兴发又听说,陶朱公离去前,将自己的千万家财都散给了当地百姓,帮当地人都致了富。他心想:陶朱公赠我树苗,又资助我粮食,我才得以发家,如今要报答陶朱公,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也帮助村民们摆脱贫困,一起致富。

回去之后,石兴发将棕树和桐树的种植经验教给了其他村民,村民们看到石兴发不计较他们过去狭隘的眼光,都称赞他是村里的大能人,石兴发却笑笑说:“我没什么能耐,全靠陶朱公范蠡教我的法子才发家致富的。‘千棕万桐,子孙勿穷’,我希望咱们大家都能摆脱贫困,让这漫山遍野的棕树、桐树,永远生长下去。”

之后很长很长的时间里,石兴发讲着陶朱公范蠡的故事,送着免费的树苗,让周边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。至今,浙东地区还将这两种树都作为经济树种广为播种,而当地也成了后来的“桐山”。

“不见范财神,发财难去忖。”过上好日子的村民们家中都供奉着陶朱公范蠡像,感谢范财神的指引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,这一供奉习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。

而“千棕万桐,子孙勿穷”这句话,慢慢也成了宁海的一句民谚。

监制

先宏明

编辑

巫家宏

来源

山海经杂志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上金谷文集千棕万桐,子孙勿穷